晨雾笼罩的郁江河畔,数字化挤奶平台的提示音打破宁静。
拥有26年畜牧业一线经验的“养牛达人”韦家周,带领养殖团队开启西江牧场新一天的工作。轻点数控平板,“西乳168号”奶牛的泌乳图谱清晰呈现,单次产奶20.2公斤,较上周提升5%。这一寻常场景,暗藏着西江乳业现代化转型的科技密码。
韦家周在数字化挤奶车间操作设备
2024年,西江乳业交出亮眼成绩单:奶牛单产达9983公斤,完成年度目标的108.69%;营收2.03亿元,同比增长106.20%;利润总额1662.38万元,同比增长101.44%。
循环共生,打造生态养殖新样板
西江牧场旁,50多亩的牧草基地郁郁葱葱,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场长张宇手中拿着的深褐色有机肥,别看它貌不惊人,却是“牧草种植-奶牛养殖-有机肥还田”这一绿色循环链条中的关键环节。牧场借助先进的微生物技术,成功构建起“四无一有”,也就是无排污、无臭气、无苍蝇、无残留、有效益的现代生态养殖模式。在这种模式下,动物、植物、微生物和谐共处,实现了互利共生。通过一系列生态举措,牧场的粪污处理量减少了80%以上,不仅实现了经济收益的增长,还兼顾了社会与生态效益,已然成为城郊结合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。
牧场里奶牛食用的特制发酵饲料也大有来头,它是由啤酒渣、糖蜜、大豆皮等多种原料混合发酵而成,其安全程度甚至达到了人都可食用的标准。这种饲料不仅十分符合奶牛的口味,还能将饲料吸收转化率提升15%。韦家周介绍道,团队会依据奶牛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,精准调配营养比例,确保每头奶牛都能吃得科学、吃得好。在这样精心的照料下,奶牛单产不断提高,犊牛成活率也提升至98.6%。
数字孪生,开拓智慧牧场新方向
走进西江牧场,会发现每头奶牛都佩戴着智能耳牌和脚环计步器,这些小小的设备如同一个个“贴身小卫士”,实时将奶牛的体温、活动量、进食情况等多项关键指标传输至阿菲金数字化平台。该平台运用先进技术,将长期积累的养殖经验巧妙转化为精准的数据模型,并通过“一牛一码”的方式,为每头奶牛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数字化孪生体系。
西江牧场大门入口
在科技创新方面,西江乳业成绩斐然,在清洁、节能、环保等多个领域手握20余项发明专利,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优势。在环保创新领域,智能喷淋系统通过精准控温,有效减少了水电消耗,降低了碳排放。在科技的有力赋能下,牧场的繁育效率大幅提升,产奶量也增长了10%。不仅如此,牧场还获得了10余项权威认证,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。
“生物床”技术也是西江乳业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。它将牛床、运动场和有机肥生产车间有机结合,形成“三位一体”的独特布局,让奶牛生活得更加舒适。生物饲料与“生物床”相互配合,能够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,使得奶牛肢蹄病、乳房炎的年均发病率分别降至1%和3%以内。发病率降低,用药自然减少,从源头上杜绝了生乳药物残留的问题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、健康的奶源。
联农带农,拓宽农户增收新渠道
傍晚时分,夕阳的余晖洒在牧场外,运送青储饲料的车辆排起了长队。农户老李刚卖了3吨甘蔗尾,数着手中的750元钱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2024年,像老李这样受益的农户不在少数,西江乳业向周边农户收购了超1.5万吨饲料原料,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农户致富增收。同时,牧场消纳了近10万亩农田秸秆,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,经测算,这相当于固碳3万吨,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。西江乳业的“绿色发展模式”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,周边部分养殖场纷纷效仿,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。
西江牧场数字化挤奶厅
通过“龙头企业+农户”的合作机制,西江乳业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,带动了513户农户参与到养殖、种植等产业链环节中。在企业的带动下,户均增收5万元,累计为区域经济创造了超2500万元的收益,凭借突出的表现,西江乳业获评“‘三农金穑’榜奶牛现代生态养殖技术”标杆。
未来展望,持续创新引领发展
展望未来,西江乳业将充分依托北纬23°独特的地理优势,计划在贵港市覃塘区建设领先的奶水牛示范牧场。
2024年10月21日,西江乳业北纬23°奶水牛示范牧场开工仪式
在新牧场的建设和运营中,西江乳业将进一步深化“数字化、精细化、生态化”管理理念,引入前沿的“人工智能+”、AI行为识别技术,不断提升养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。同时,研发低碳饲草配方,全力推进牧场的“零碳运行”,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。
新品研发
此外,乳制品创新产业加工基地(二期)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。该项目建成投产后,日产能将达到400吨,这不仅能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,还将带动包装、物流、零售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,有力提升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。西江乳业将继续秉持科技赋能的理念,不断探索创新,致力于让消费者亲身见证西江牛奶的安全与健康,在乳业发展的道路上持续书写辉煌篇章。
(陆正佶)